当前位置: 聚氨酯 >> 聚氨酯优势 >> 聚氨酯红外光谱法在聚氨酯结构和组成分
高分子学习研究
乐观、分享、专注、自由
01概述
红外光谱仪操作方便,样品量少,测试速度快。聚氨酯结构和组成分析中,红外光谱(IR)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提供分子结构信息量多,准确性高。异氰酸酯、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防老剂、扩链剂等有机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根据各基团的特征峰,可推测聚氨酯中所含的成分。
02分析原则
对聚氨酯及其原料进行IR谱图分析,首先可根据对样品用途、性状等信息以及特征峰位置,初步判断样品的种类,如有条件,可查找标准光谱图,或与已知类似的样品谱图进行对照。
如无法查到标准谱图,又没有已知样品,则根据聚氨酯各吸收峰归属来进行谱图解析。当基团之间存在氢键及共轭以及在溶液中时,峰位置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03聚氨酯中常见基团的红外吸收峰归属
04分析经验及方法
可采用否定法与肯定法相结合的方式,逐步缩小范围。如被猜测的某基团的特征吸收峰没出现,可初步判定该样中不存在该基团。
常见吸收峰判断
1、在-cm-1区域无吸收峰,可初步否定该样品含聚酯和氨酯;
2、在附近无吸收峰,可基本判定非芳香族样品。
3、甲基、亚甲基在cm-1、cm-1、cm-1处存在吸收峰。
4、若在附近有苯环峰,且在±20(较弱)、±20(稍强)处各出现一个吸收峰,则含1,2,4三取代苯环,这是(2,4TDI或其衍生物的苯环特征峰;
5、若在±20(稍强)、±20处有吸收峰,则存在1,2,3-三取代苯环,是2,6-TDI或其衍生物的苯环特征峰。
7、若在中频区存在苯环峰,在±20处存在吸收峰,则含邻位二取代苯环;
在±15存在一个吸收峰,则可认为存在对位二取代苯环;间位二取代苯环在±30、±10处有双吸收峰。
在作出肯定结论时还要有多个吸收峰作依据。
下图为聚酯型聚氨酯的红外光谱:
下图为一种聚醚型脂肪族聚氨酯预聚体的红外光谱图:
对于液体样品可采用在盐片涂片法制测定IR的试样,粉末状样品可采用压片法制样,薄膜样品可直接测定红外光谱。如果样品(如PU软泡)无法制成薄膜,不溶不熔,并研磨不碎,则可采用衰减全反射(ATR)和光声光谱技术测定。气体样品可采用气体样品吸收池。
红外光谱不仅可通过基团的特征峰位置定性分析样品的结构,还可对基团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例如,根据NCO基含量与吸光度成正比,通过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样品比较,可计算NCO的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测定TDI异构比;通过监测在不同时间反应体系的NCO含量,就可研究聚氨酯制备过程的固化程度。
目前,国内外TDI产品标准中异构比的测定均采用红外光谱法。通过取表征2,4-TDI的吸收峰-cm-1和表征2,6-TDI的-cm-1这两个吸收峰的吸光度,以纯2,4-TDI和纯2,6-TDI作为标准样,绘制校正曲线,可计算求得2,4-TDI与2,6-TDI的质量比或摩尔比。
同样,根据异构体基团的特征峰大小,还可定量测定端羟基聚丁二烯的顺1,4-、反1,4-和1,2-加成这三种异构体的比例。
往期回顾:点击标题即可轻松阅读
第1期聚氨酯的概念及结构特征!
第2期异氰酸酯涉及的化学反应汇总及应用简述
第3期溶剂对NCO反应影响浅析!
第4期聚氨酯催化剂分类及不同聚氨酯制品催化剂选择浅析
第5期多元醇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及聚酯多元醇的生产工艺!
第6期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概述
第7期7种水性聚氨酯固化剂,3种水性聚氨酯配方工艺揭秘(包括聚酯多元醇合成步骤哦!)
第8期聚氨酯品种、原料、结构、检测、加工等相关中英文对照大汇总
第9期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产生制品缺陷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第10期环戊烷体系硬质聚氨酯发泡工艺技术详解
第11期常用异氰酸酯类型及用途简述
第12期聚氨酯工业以及文献中常用英文缩略语
第13期从分子角度阐述聚氨酯胶水的配方设计原理
第14期聚氨酯的分类用途介绍
第15期聚氨酯配方设计之原料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第16期聚酯多元醇羟值OH的测定(乙酸酐-高氯酸-乙酸乙酯酰化法)
第17期NCO测试步骤、测试所需材料的准备
第18期提高聚氨酯材料耐热性能的方法和手段
第19期读懂这70个聚氨酯相关基本概念,让你轻松成为聚氨酯高手!
第20期聚氨酯弹性体的热稳定性及改进措施
第21期聚氨酯湿法合成革的成膜、发泡机理,案例分析总结
第22期一文让你彻底明白水性聚氨酯的分类原理
第23期6个聚氨酯相关基本要点:让你成为资深聚氨酯专家!
来源:高分子学习研究编辑整理
投稿邮箱:xids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