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

聚氨酯发泡工艺介绍

发布时间:2022/4/14 10:48:37   

  一、硬泡组合料黑白料比例

  1、主料

  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据说是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

  S1=Q÷

  2、水

  水的配方量w

  S2=W÷9

  3、参与消耗-NCO的小分子物

  配方量为K,其分子量为M,官能度为N

  S3=(K×N)/M(用了两种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计算再相加)

  S=S1+S2+S3

  基础配方所需粗MDI份量[(S×42)÷0.30]×1.05(所谓异氰酸指数1.0)

  二、试验设计

  1、流动性要好,密度分布“尽量”匀

  首先要考虑粘度,只有体系粘度小了,初期流动性才会好(组份平均粘度mPa.S以下,组合料mPa.S以下),其次体系中的钾、钠杂离子要控制在一个低限(20ppm以内),从而可控制避免三聚反应提前,即:体系粘度过早变大。如果流动性欠佳,发泡料行进至注料口远端就会出现拉丝痕致使泡孔结构橄榄球化,这个位置一定抗不住低温收缩。

  2、泡孔细密,导热系数要低

  不难理解泡孔细密是导热系数低的第一前提,此时首先考虑加有或某些芳香胺醚进入体系(它们所起的作用是首先与-NCO反应,其生成物与其它组份互溶、乳化稳定性提升,并保证发泡体系初期成核稳定,也就是避免迸泡,从而使泡孔细密)。其次聚醚本身单独发泡其泡孔结构要好(例如以山梨醇为起始的SA比蔗糖为起始的泡孔要细密均匀得多,还有含有甘油为起始剂的比细密,即便是所谓的牌号的聚醚,含丙二醇起始的比二甘醇的好。聚醚生产的聚合催化剂不同,所生产出的聚醚性状也有差异:氢氧化钾催化的聚醚分子量分布比二甲胺催化的要窄)。另外:聚醚生产时的工艺控制-----温控、拉真空、PO--也就是环氧丙烷流量控制、PO原料质量、后处理等等也都会直接影响聚醚发泡的泡孔结构。第三,可以考虑加入一些可以改善泡孔细密度的聚酯成份。第四,适当加入低粘度物调整总体粘度(如聚醚)

  3、耐低温抗收缩性要好

  这个无须赘言。一是官能度,总体平均要4以上。其次是发泡体成型后空间交联点分布均匀(直观解释是:主聚醚反应活性尽量相差不大,连续的近似的空间结构要稳定得多。)

  4、粘结性好

  所谓粘结性表面是指泡沫体与冰箱、冷柜外壳和内胆之间的粘合,其实是指泡体柔韧性,以及抗收缩性。(水份用量、降低总体羟值,添加柔性结构成分,如、N之类都可以改进泡沫对壳体的粘附性)

  5、成本较低

  目前冰箱、冷柜行业竞争白热化,性能极佳价格昂贵的组合料没人用的起,所以我们必须为成本考虑(比如芳香聚酯价位要比聚醚的低,可以加一些。)

  6、安全性

  这是对环戊烷体系的特别要求(至少环戊烷不象F11那样想加多少就加多少,不难理解加多环戊烷的更具有安全隐患)

  7、保证发泡生产工艺的连续稳定性

  冰箱、冷柜连续生产线一般控制很稳定,但不排除偶尔的工艺参数波动,比如料温、环境温度高个一两度,黑白料比例在小范围内波动等等,所以要求组合料有一定的“宽容性”

  8、黑料配伍

  各款黑料自身性状、活性不同,那么,白料体系调整一下有时就显得异常必要。(配合的没事,绝不代表与44v20可以任意切换)

为满足广大用户对制冷技术知识的渴求,制冷快报特别推出制冷百科(hvacrbk)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