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氨酯 >> 聚氨酯市场 >> 食用菌栽培需要准备哪些设施每个设施具体应
本文系作者张琼懂三农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食用菌栽培使用的各类建筑设施被称为菇房或菇棚,包括各类新建菇房、改建菇房、简易菇棚、温室拱棚、半地下菇棚和遮阴棚等。各类菇房或菇棚选址要求地面平坦、开阔、干燥,通风良好,排灌方便。周围环境卫生良好,无有害气体、废水、垃圾和污染源,并远离禽畜养殖场、垃圾站和堆肥场等不洁场所。生产用水源应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菇棚一、菇棚
菇棚是一种最简易的食用菌栽培设施,搭建简便,取材容易,成本低廉,通风好,保温保湿性能良好,能利用太阳能,有散射光,并能通过掀盖覆盖物调节昼夜温差。简易菇棚一般用竹片搭成弓形棚架,两侧用竹竿或木棍固定,棚上覆盖塑料薄膜或遮阳网,有时加盖草帘,四周用土压牢。简易菇棚宽1~2,长度因场地大小而定,棚高50~70cm,棚内地面做畦,畦宽约1m,四周沿畦壁挖宽及深各约10cm的排灌沟。菇棚与菇棚之间约60cm,中间挖一条浅沟,用作排水、灌水和作业道,栽培场四周挖深约50cm的排水沟。
搭建好的菇棚以毛竹或木料为主要材质搭建成的大型菇棚四周和顶部覆盖草帘或帆布等遮阳物。单个大棚实际使用面积以m2为宜,落地面积m2左右即长20m、宽6~8m、高4m。大棚内设7个床架,3个对流的通风纱窗,大小约25cm×30cm,开关灵活。底层床架离地面应保持35cm以上中、下分5层;每个床架宽1.4~1.5m,层间距高0.m,走道宽0.6~0.7m。每个操作道两端开设上除了用毛竹等木料作为主要材质搭建栽培大棚之外还可以采用钢管、水泥架、塑料管等为主要材质搭建的菇棚;覆盖物可以分多层,包括薄膜、绒毡、保温棉、反光膜和遮阴网等。
搭建中的菇棚二、菇房
菇房是室内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场所。常规栽培菇房多是砖墙结构,内壁墙面粉刷水泥或石灰,墙壁和屋顶尽量厚实和光洁,减少外界环境对菇房内温度的影响。除通风窗之外,菇房应尽量不留缝隙,地面应是水泥地或者较为平整的砖铺地,以利于清扫和消毒。南北两墙需要开通风窗,窗户面积不宜过大,以利于菇房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控制。通风窗应有尼龙纱网,以防害虫进入。此外,菇房应尽可能安装风扇、抽风机,房顶上设置拔风筒,门窗应对着走道,避免外来风直吹床面。
农民在菇房查看工厂化栽培菇房建筑材料要求更加严格,一般墙板和顶板多采用聚苯乙烯彩钢板或聚氨酯保温板,应根据当地气候及所种植食用菌的要求,选择适当密度和厚度的聚苯乙烯或聚氨酯保温材料。金针菇生育室的墙面常用聚氨酯保温板,分为外墙和内墙两层,厚度均为10~15cm;天棚顶端用岩棉板加钢丝网,上面盖彩钢瓦,生育室天花板采用厚度5~10cm的聚氨酯保温板;生育室地面下铺厚7~8cm的挤塑板,上面再加厚10~20cm的钢筋混凝土,起隔热防潮的作用。菇房应安装空气过滤换气装置,还应设置自动喷水装置、温度调控装置和灯光控制系统,菇房高度以不超过4m为宜。可根据栽培种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材料建设菇床和床架,要求结构牢固且稳定,有足够的承重能力,表面光滑,便于消毒处理。菇床及床架尺寸应合理,便于生产操作。
现代化菇房三、养菌室
养菌室是培养菌丝的场所,又称发菌室在香菇、黑木耳、毛木耳、平菇等食用菌栽培中,由于多数以农户为单位小规模分散式生产,不需要建设专门的养菌室,因此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在栽培大棚中就地养菌,就地出菇,也可利用空闲房屋和其他设施进行菌丝培养。在大规模企业工厂化生产,或者出菇场所与养菌场所条件要求相差较大时,为了获得良好的养菌效果,必须建造专门的养菌室。养菌室建设和结构与各类温室相同,应注意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建造,顶棚略高为好,通风窗需分上、下两层,保温性与散湿性好。
黑木耳栽培四、发酵隧道
发酵隧道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热完成食用菌培养料制作的场所。通过向堆肥中通风增氧,使中高温微生物大量繁殖,将培养料降解转化,同时通过代谢产生的高温对培养料进行消毒,使堆肥达到适宜食用菌菌丝生长发育的要求。除通风供氧需要少量电力外,气温不低于-5℃时,不必提供热能。采用隧道式发酵可显著增产,提高生产效益,这已成为双孢蘑菇生产的主流工艺。
双孢蘑菇栽培一般隧道内部宽3~4m,高3~4.5m,长20m左右。隧道的地板钻有通风孔,所有孔隙的总面积约相当于地板面积的25%,地板下留有倾斜度2%、高约0.5m的风道。在堆肥发酵过程中,趁热将前一阶段发酵合格的堆肥均匀装入隧道,适当吹风供氧,促使嗜热微生物快速繁殖、代谢而升温,利用堆肥本身产生的发酵热完成巴氏灭菌。大功率风机利用过滤器产生洁净的强制气流,经过风道和地板孔洞吹过堆肥层,促进有氧发酵,并由气窗排除或循环利用。隧道内设有温度探头,与隧道外控制系统相连,适时通入蒸汽并通过调节风门开度调整新风与循环风的比例,保障堆肥发酵所需要的氧气量和堆肥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