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

某变电站地下室堵漏治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3/5/21 18:01:04   

1.工程概况

某工程征地面积为.㎡,变电站用地面积为.2㎡。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为1.0m,综合楼基础共36条桩,桩净长为14~18m,以中风化泥岩为桩端持力层,单桩容许承载力特征值为kN,设计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地面为3层框架结构,在已完成8条钻孔灌注桩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建筑面积共㎡,设置78㎡消防水池1个,地下室2层,地面3层;地下室2层为电容器室,地下室1层为电缆层;地上首层为高压室,2层为主控室,3层为GIS室。地下结构采用mm厚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抗渗等级为C30、S8,理论混凝土浇筑工作量约m。地下连续墙凿平内墙面后,背水面采用20cm厚衬墙混凝土(抗渗等级为C30、S8),再进行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施工,并在已完成的8条桩外侧采用双排止水桩各6条。施工中在基坑完全开挖至综合楼负2层(-7.8m)后,8条钻孔灌注桩与地下连续墙接头处均出现了轻微的渗水现象,钻孔灌注桩直径为1.0m,入基岩约23.0m。为了防止地下室投产后在使用过程中漏水,施工方在完成连续墙结构后采取花管高压注浆对8条钻孔灌注桩与地下连续墙结构接头处进行了注浆防水处理,但处理后局部位置仍出现有滴水渗水的现象,效果不明显。

2.渗漏具体位置

主体施工完成电气设备安装后,地下连续墙有如下几个部位出现了渗水现象:①地下连续墙与8条灌注桩的接触部位;②结构层地下室负2层L角位;③地下连续墙腰梁与内衬墙阴角部位;④地下室负2层底板内衬墙上30cm橡胶止水带施工缝位置渗漏水;⑤衬墙、线槽、线盒渗漏水;⑥底板有点、缝、面漏水。

3.渗水原因分析

1)由于现场施工的8条灌注桩与地下连续墙交接时,采用机械挖土,破坏了双排止水桩,导致上层双排止水桩未起到止水作用。此外,地下连续墙与钻孔桩连接的位置并无刚性连接,仅仅是断开的两个混凝土界面紧靠在一起,受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护壁泥浆和少量沉渣的影响,旧桩基础与地下连续墙接触面出现夹泥间隙,使得地下水渗入其中。

2)地下水进入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之间的间隙后,随着水压的增加,当气温下降时,地下连续墙出现冷缩,8条灌注桩与连续墙的夹泥间隙有可能变宽,导致地下连续墙原柔性防水层被拉裂。此时,地下连续墙外侧土体存在的地下水、潜水及地表水沿桩、墙间隙有可能窜入内衬和内衬结构外,形成渗漏水。渗漏水又沿着防水涂膜薄弱处与内衬墙破坏处(安装线盒位置)渗入结构内,使地下室连续墙与内衬墙结合处形成施工缝蓄水。

3)地下连续墙结构面层上内衬墙的二次浇筑(厚度为mm,抗渗等级为C30、S8,深度为3.5m),因施工技术难度较大,很难达到密实。地下连续墙在负2层浇筑水下混凝土(抗渗等级为C30、S8)时,由于扩散不均匀,难以保证结构的平整垂直度以确保涂刷的柔性防水涂膜质量。

4)该工程地下室负2层L角位的原地下连续墙竖面与混凝土底板相连位截面设有纵向70mm钢板,在底板上30cm位置还设有1条水平施工缝,施工缝内设有塑料止水带,施工缝交接处采用的是橡胶止水带。混凝土骨料在捣筑时,可能受空间制约停留在交接处的橡胶止水带边缘,且缝内留有的塑料止水带,很可能造成底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使得外水向内绕渗。而L角位,由于竖向钢板的原因导致水从内衬墙外缝间渗入,形成渗漏。

5)内衬墙、线管渗漏,则是由于灌注桩与地下连续墙之间存在夹泥缝隙,气温下降时柔性防水层与地下连续墙桩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聚氨酯防水涂膜被拉裂,致使地下水渗入两墙之间的缝内。同时,雨季产生的地表水窜入两墙之间的缝内,使内衬墙直接长期泡于水中,致使内衬墙混凝土呈湿润状态,当进行管线开槽时,出现渗水。

6)地下连续墙腰梁位下,内衬腰梁下50~60cm出现渗漏水,主要部位在第11、17、21槽段位,一种可能性是由于靠近23#灌注桩位置,从桩位的渗水导流致使此薄弱部位出现渗漏水;另一种可能性是由于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浇筑质量出现问题,水从外侧土渗入。

4.地下室堵漏处理方案

根据变电站地下室设计的原功能要求,决定采用复合注浆方法对缺陷混凝土部位进行止水固结,并结合引流排水工艺,降低外部水头压力,控制外水内窜。

1)地下连续墙与8条灌注桩结合位置采用水泥浆液+EAA环氧灌浆材料进行高压复合注浆,再辅以柔性材料密封处理。

2)施工缝和L角位的渗水采用灌浆止水处理。

3)对已发现的线管插座漏水进行注浆处理。

4)内衬墙和负2层底板宜采取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和抗渗能力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进行处理。

5.防渗堵漏施工工艺

该地下室堵漏工程采用的材料有:42.5R普硅水泥、早强剂、稳定剂、EAA高渗透性环氧浆材、遇水膨胀止水条、单组分聚氨酯嵌缝胶、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5.1地下连续墙与8条灌注桩接触部位的止水处理该部位的防渗堵漏采用外刚性止水封闭,内柔性填封的处理原则。

1)采用水泥浆液+EAA环氧浆材对地下连续墙与灌注桩结合部位进行注浆。

2)在旧混凝土桩中心两侧45cm布注浆孔,孔径为32~36mm,孔深70~80cm,孔距35cm。

3)先进行水泥浆液的注浆,后进行EAA环氧浆材的注浆;水泥浆液的注浆压强为0.4~0.5MPa,EAA环氧浆材的注浆压强1.0~1.2MPa;水泥浆液的配比为水∶水泥=0.6∶1。

4)在两侧水泥浆液+EAA环氧浆材复合注浆完成后,对内衬墙采用柔性材料进行密封止水处理:①沿桩基位中心线向两侧各20cm清除二衬混凝土,要求两侧内衬墙混凝土高差约10cm,见图1;②清除两侧缝面杂物,切开宽30mm、深60mm的缝口,并进行清理;③沿切缝口涂上EAA环氧界面剂,应均匀;④压入两道30mm×10mm遇水膨胀止水条,不平整位采用胶泥找平后压贴,压贴应平整;⑤在切缝口位嵌入单组分聚氨酯,要求两侧压贴紧密无空脱、表面平整;⑥在被凿除内衬混凝土的桩基面涂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在砂浆找平较厚的部位采用膨胀螺丝挂网后,批上砂浆找平层至与内衬墙持平;⑦在进行砂浆找平时,应在中心线两侧10cm位预留深2~3cm、宽2~3cm槽口,嵌填单组分聚氨酯嵌缝胶。

5.2施工缝和底板L角位的渗水处理

1)沿渗水施工缝上6~8cm位置向下布注浆孔,钻孔应斜向止水带方向,孔径0.8~1.0cm,孔深暂定10cm(原则上以不打穿止水带的实际钻孔深度为准),孔距30~35cm进行埋管。

2)沿施工缝开“U”型槽,槽宽2~3cm、槽深2~3cm,用早强水泥进行嵌缝,压贴入槽约2cm,外面再采用EAA环氧界面剂涂刷后压入水泥砂浆找平,要求压贴密实。

3)沿L角位开槽,槽口为(2~3)cm×(2~3)cm,布孔方式同施工缝,先涂上EAA环氧界面剂,嵌入1cm早强水泥,后嵌入2.0cm水泥砂浆,要求平整。

4)进行EAA环氧浆材注浆,注浆压力为0.5~0.8MPa,要求重复多次注浆,确保浆液充填饱满。

5)待浆材2~3d凝固后拆管,对管口进行饰面修复。

5.3地下连续墙腰梁底与内衬墙阴角部位的渗漏处理

1)清除外批荡层,查找渗漏部位,沿腰梁下和渗漏部位钻孔,并在腰梁布孔和开槽埋管,孔径0.8~1.0cm,孔深15~18cm,孔距35cm;槽宽2~3cm,槽深2~3cm。

2)清除批荡层,露出混凝土基面,进行基面清理,要求无松动颗粒、无浮浆。

3)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要求湿面涂刷,涂层均匀、不露空。

4)雾水养护8h,批上砂浆找平层待干8h后,进行EAA环氧浆材注浆,注浆压强为0.6~0.8MPa。

5)在清理混凝土基面时,如发现漏水较大的点、面、缝,应先布注浆孔进行注浆封闭后再进行防水涂层的施工。

5.4地下室内衬墙、底板的防渗处理

由于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之间的缝隙中已有水存在,加上雨天的地表水,内衬墙已充分被水浸泡。内衬墙虽有一定的抗渗标号,但仅20cm厚,经开凿线管、线盒后,墙体厚度减弱,极易渗水。为提高墙体的抗渗能力,达到表干的目的,地下室内衬墙及底板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进行防渗处理。

1)清除批荡层,露出混凝土原基面,要求无松动颗粒。

2)喷湿墙面、底板,按配比配制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涂刷均匀、不露空白。

3)雾水养护8h后批上水泥砂浆保护层。

4)在防水施工时发现大面积渗漏水,先采用EAA环氧浆材注浆止水后再进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施工。

5.5线管盒漏水处理

1)沿线管盒位找出出线位,对线盒周边进行清理,找出渗水点后进行EAA环氧浆材的注浆。

2)钻孔,孔径1.0~1.2cm,孔深8~10cm。

3)埋设注浆管,用早强水泥埋管,要求压贴紧密。

4)对线管盒渗水点位30cm×30cm的位置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养护8h。

5)注入EAA环氧浆材,注浆压强0.5~0.8MPa,要求重复多次注浆,至孔口饱满为止。

6)2~3d后注浆液凝固后拆管,并修复饰面。

7)沿线槽位置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8)沿线管外侧进行钻孔,孔距30cm、孔径0.8~1.0cm,然后进行水泥浆液注浆和EAA环氧浆材注浆止水,内侧用早强水泥进行嵌缝埋管,要求压贴密实以防窜浆、漏浆。

6.增加引流施工处理方案

由于kV变电站地下结构的特殊性,8条灌注桩与地下连续墙未能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地下结构,渗漏较难避免。考虑到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变化有一定的时间过程,为避免设备安装后再次进行止水堵漏施工,采取“堵排结合”措施,根据地下室负2层结构设计布置排水孔和排水管。所谓“排”,即是将渗出的水引流至集水坑内。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凿“U”型缝→冲洗→埋管→水泥盖管。

1)凿“U”型缝:在渗水处凿“U”型缝,一直从渗水处延伸至集水坑处;“U”型缝分为竖直缝及平行逢,所凿的水平缝在内衬墙和底板连接处。凿好缝后,用清水将缝内的小砂石冲洗干净。

2)预埋排水管:凿好缝后,在垂直缝处将管(胶管)放入缝内用堵漏水泥(速凝水泥)盖住,待水泥初凝后将管拔出,那么在水泥内侧将会留出一个管道,渗出的水将从该管道内排出,引流至水平管处,再从水平管内引流至集水坑。排水管管径为Φ50~80mm,坡度为2%,具体高度、位置视现场情况而定。每个引水孔和总排水管口出口应设水封恒压装置,以防空气进入封堵排水管和引水孔。引水孔孔径为32~36mm,深入地下连续墙5cm。

7.结语

经40d工期施工完成后,该变电站工程未出现大面积的积水及渗水现象,顺利投产正常运行。地下室负2层经过连续1年的观测,防渗防水情况良好,完全能满足电气设备运行的要求,证明了本工程防水防渗施工处理方案合理、可靠。以上是中联天盛堵漏公司小编为您整理的某变电站地下室堵漏治理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解更多防水堵漏知识,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8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