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氨酯 >> 聚氨酯资源 >> 万华化学深度分析,一篇文章看懂化工巨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穿得起皮鞋”,大家听到这句话是不是下意识觉得这是某某皮鞋厂商的广告语。
其实不然,这是万华化学创建的初衷,现如今万华化学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化工”巨头。
其实化工行业的发展史,也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因为化工行业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之前北溪管道发生爆炸,石油化工行业也进入大家的视野中,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化工巨头——万华化学。
一、公司
万华化学的前身是年成立的“烟台合成革厂”,隶属于轻工部,这也是我们国家现代工业史上第一个聚氨酯工业基地,此举也是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
聚氨酯(PU)全称是聚氨基甲酸酯,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研发出来的,它的弹性介于橡胶和塑料之间,耐磨、耐老化,常用于制鞋、医疗、家居、日用、建筑等各个领域。
可以说聚氨酯就像空气一样包围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而MDI(全称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也被称为“第五种塑料”)是生产聚氨酯的重要原料,生产MDI存在比较高的技术壁垒,直到现在全球也只有8个公司拥有这项技术。
万华化学突破了技术壁垒,并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MDI生产商。
当时国家财政花了4.6个亿从国外引进MDI生产装置,这个数字在那个时候差不多是一年财政收入的千分之四了。
虽然花了大价钱,但其实这是人家日本淘汰不用了的装置,运行操作很不稳定,尤其是洋专家不在的时候,隔三岔五罢工,导致一年时间里面有一大半是在停工检修,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成本。
只有技术是自己,生产才能我们自己说了算。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当时万华的分厂总工程师丁建生带头攻略自主研发MDI装置设备。
他提出给来工厂的每个大学生3万块钱,作为定向培养MDI方向的奖励,在年建立了万华自己的第一支科研队伍,并且陆续突破缩合反应、光气化反应、分离精制这三项核心技术。
终于在年,万华1.5万吨MDI设备试产成功,意味着万华可以独立掌握MDI技术,同时也解锁了我们国家几十年来被西方封锁的卡脖子技术,成为全世界第五个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万华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真正的技术花再多钱也没办法买到,要想不受制于人,就要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
虽然技术上有了创新,但是当时的计划经济年代,磨洋工是大多数国企的通病。
工人犯错偷懒都不会被开除,反正不管怎么样都能吃上这口饭,自然就有很多人没了积极性。
年,万华开始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之路,并于年成立了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这个时候,整个国家经济处在需求拉动的快速发展之中,人们对于皮鞋、冰箱等产品猛烈需求的行情下万华自然也搭上了这趟发展的顺风车。
年,万华化学在上交所上市,登陆了资本市场。年,万华在宁波建设16万吨/年的MDI扩产工程,于年试车成功,并开始进行全球化的布局。
这个过程其实万华的MDI设备产能增长了九倍,目前MDI单套产能已经可以达到万吨/年,之后有望达到万吨/年。
年为了提高自身产能,开启了并购的路线,收购了欧洲第五大MDI供应商——匈牙利BorsodChem(简称BC)使得万华的MDI产能一下子向前迈进了全球前三的地位。
当然,这期间也有一些搅局者,比方说ChematurTechnologiesAB(瑞典国际化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由于MDI技术护城河很深,全球有这个技术的企业很少,瑞典国际化工就想通过卖MDI的专利赚钱,不让万华这样的企业占领头部市场。
不过,万华也识破了瑞典国际化工的坏水,于是在年以9.25亿收购了瑞典国际化工,万华持股80%,拥有绝对话语权。
从这一举动也能看出万华的王者风范和对于所处行业的掌控力。
到年,万华化学的MDI产能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不过它也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
有了核心技能之后,万华开始发展石化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完善产业链,对标国际化工巨头BASF(巴斯夫)。
巴斯夫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它的优势就是一体化基地,在全球39个国家设立了超过家公司和分厂,业务覆盖了化学、塑料、原油、天然气、医药、保健等多个领域。
对巴斯夫感兴趣的伙伴可以自行深入地了解它。接下来我们主要还是回到今天的主人公万华化学,下面就来了解下万华化学的产品。
二、产品
上图是万华化学全球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销售机构等的大致分布情况,详细的分布信息大家可以上万华化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