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氨酯 >> 聚氨酯介绍 >> 轨交减振降噪龙头天铁股份研究报告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王介超、竺劲)
1.天铁股份:三轮驱动下的实业进击者
公司成立于年,成立之初专注于轨道工程橡胶产品,年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经营重心转向轨道结构减振领域;年开始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收购江苏昌吉利公司从而逐步进入精细化工产品及新能源赛道(锂化物及氯代烃等),并在年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投向建筑减隔震产品生产线,公司以轨交减振降噪、建筑减隔震、锂化物新能源三项业务作为基石的局面初现雏形。
股权结构相对集中,核心人员持股激发工作激情。截至年末,公司创始人许吉锭及其妻子王美雨、其子许孔斌等多人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达到36.82%。股权激励方面,公司于年1月5日以11.89元/股的价格向包括公司管理层人员王博、范薇薇、郑双莲在内的34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将员工利益和公司发展深度绑定。
得益于产能投放和外延并购,公司有望成为-年,连续6年业绩复合增速超过50%的企业。-年,公司营收CAGR为57%,当前为12亿元;业绩方面年约为2.0亿元,年业绩预增约3亿之上。公司于近期做了股权激励,考核目标定为以年业绩为基数,未来三年收入或净利润复合增速不低于50%,公司有望成为-年,连续6年业绩复合增速超过50%的企业,成长性凸显。公司经营成果的快速收获主要来自于:1)年末公司收购一系列子公司开启多元化进程,因此对于和年两年增长有所带动;2)公司传统轨交减振产品新产能顺利投产,助力收入业绩扩张。此外,以母公司数据来反映轨交减振主业内生增速,可以看到-年,母公司营收CAGR为37%,年末为8亿元;业绩CAGR同样为37%,年末为1.83亿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延续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公司H1实现收入8.37亿元,同比增长78.92%,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母公司实现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净利润1.26亿元。
产品结构多元化导致毛利率下滑,期间费用率控制得当维持净利率水平。公司各类产品毛利率差异甚大,主营业务轨道结构减振产品总体毛利率较高在50%以上,但由于其内部结构的变化(低毛利率的套靴收入占比增加),近年来也有所降低。子公司昌吉利的锂化物系列产品毛利率不到40%(年数据),其余产品品类繁杂(包括环保设备、管网工程材料等等)因而毛利率波动较大。伴随公司多元化进程的推进,公司毛利率呈现逐渐下滑的态势。但近三年,公司费用率控制得当,因此净利率总体保持稳定。
三轮驱动,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增。公司的发展总体可以概括为三轮驱动:首先是主营业务轨道工程橡胶制品(以轨交减振产品为主),年收入贡献比例65%,毛利贡献比例为76%;其次是子公司昌吉利,年收入贡献比例14%,预计净利润贡献比例为14%;最后一轮是公司于年募投的建筑减隔震项目,预计于年投产。
2.第一轮:轨交降噪减振龙头
2.1轨交减振行业:被忽视的优质赛道
2.1.1轨交减振的定义与必要性
什么是轨交减振?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指的是降低因列车运行引起的噪声与振动对敏感目标的影响的专业领域,根据噪声与振动来源不同,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措施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振动控制两个方面:A.噪声控制:以降低列车运行引起的一次噪声2为主,主要包括噪声源控制、噪声传播途径控制、噪声敏感目标防护等措施。B.振动控制:以减缓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降低轨道结构的二次辐射噪声污染3为主,主要包括轨道车辆、轨道结构、桥梁结构和隧道结构振动控制,以及建筑物防护等措施。
为什么需要轨交减振?根本原因是振动和噪声会污染环境,对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造成影响。例如,噪声振动影响休息、睡眠,容易使人紧张、烦躁,甚至情绪失控。而对于一些特殊场景,例如实验室、工厂等,振动会严重影响精密仪器的使用和准确性。因此,政策对城市生活环境的振动和噪声有严格的限制。轨道交通在经过时引起的振动最高可至70-80db,为符合政策的规定以及消弭对于人正常工作生活的影响,轨交减振降噪在大部分情形下是必需的。
2.1.2轨交减振降噪伴随轨交的发展而发展
作为轨交建设的附属行业,轨交减振降噪伴随轨交的发展而发展。未来轨交减振降噪行业继续扩张的基础在于:一、市域、城际轨道新基建线路快速增长,“交通强国”计划下,对应“都市圈”“城市群”的“新基建”城际和市域轨道将获得快速发展,年我国城轨累积建成km,其中绝大部分以地铁为主(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截至年底,我国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方面,地铁占比约79%,市域占比约10%),城际和市域轨道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年12月发改委表示未来五年,我国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新开工建设城际和市域铁路约1万公里,而地铁目前每年开工约-km(减振降噪产品主要应用于地铁或者市域等轨交领域),城际和市域的大力发展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将带来相当大的增量,渗透率提高以及轨交新建里程提高,使轨交减振降噪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二、环保意识提升带来的减振降噪产品渗透率提升,年12月24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音污染防治法》,对轨交减振降噪做出了较强约束,减振降噪产品渗透率或由当前的30-50%提高到70-80%。
2.1.3城轨快速发展,都市圈融合创造增量空间
短期城轨建设热度不减。当前大部分轨交减振降噪主要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而我国当前正是城轨建设的高峰期: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十三五以来我国每年新增的轨交运营长度从年的公里左右增长至年的.5公里。截至年底,在实施的建设规划线路总长达.5公里,至少可以保证到年的建设强度。总的来看,我国轨交建设依然将保持每年较快的完成进度。
中长期看,城市群、都市圈融合打开城轨新空间。国家已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规划,同时提出了其他一大批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设想,都市圈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将大大提升城市内和城际间的轨道交通重要性和需求量。目前,国家已经实际落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具体规划,要求到年长三角和成渝地区建成轨道上的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分别达到2.2万、1万公里。(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1.4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对减振提出更高要求
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对于路基、桥梁和隧道结构的影响,尤其是对长大隧道、跨海隧道、山区隧道结构的安全运营影响日益突出,减振在保证铁路正常运行和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及工作量方面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刘泳钢在《高速铁路引起的环境振动及隔振研究》,时速在KM/H以上的高铁产生的位于轨道中心线50m范围内的地表振动超出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对铁路干线两侧区域铅锤方向振动允许值80dB的规定,必须采取减振措施来满足规定。此外根据郑会华《重载列车对沿线建筑物的振动影响评价及减振研究》,重载列车产生的振动波相较于高铁及地铁有过之而无不及。
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趋势不变,减振需求维持。近些年,随着铁路向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的方向发展力度不减,对应减振市场也迎来较好的发展态势。展望未来,《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到年我国高铁网将达到7万公里左右,较年末的3.8万公里进一步翻番,在重载运输网建设和技术上加强投入。我们认为未来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的建设强度仍将持续,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的趋势没有变。
2.1.5环保意识增强凸显减振降噪重要性
环保意识的提高有望带动轨交应用减振降噪比例的上升。鉴于轨交减振降噪的目的在于消除对于周边敏感人群及物体的影响,当周边不存在敏感人群及物体,或是振动强度低于政策规定值时,可以不采取减振措施。因此,对于某一条轨交线路而言,线路中应用减振措施的线路长度将根据项目具体的情况而定。然而,根据《地铁振动对建筑物及人体舒适度影响的研究》一文的结论来看,诸如地铁等轨交的长时间运营,会大大加剧周边居民对于地铁振动强度的感受,即使地铁振动未超过规范限制,居民仍旧有强烈的不适感。伴随政府和居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轨交线路中应用减振的比例或会有所提升。
2.1.6轨道结构减振产品门类众多,功能属性强
轨道结构减振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等级划分和实际应用。前述提到,轨交减振主要包括轨道车辆、轨道结构、桥梁结构和隧道结构振动控制,以及建筑物防护等措施。本篇报告我们主要聚焦于轨道结构减振领域,轨道结构减振的具体实施是依据项目具体情况而定的,包括减振地段位置、减振等级评价方式都有可能存在差异。以中等减振为例,徐州市城轨5号线一期工程的中等减振线路长度占比为8%,而这一比例在重庆市轨交18号线渝中区延伸段工程中为0。
轨道结构减振的主体是各类产品,市场空间分散于各品类中。轨道结构减振是通过在轨道上安装相应的减振产品来实现的,根据使用部位不同,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可分为道床类、轨枕类、扣件类和钢轨类四种;按使用的原材料不同,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可分为橡胶类、钢弹簧类和聚氨酯类。除品类众多外,轨道结构减振产品还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产品间存在一定排他性,原因在于不同等级减振路段会采用不同减振效果的产品,且单价随着减振等级提高而提高;二、产品间存在一定替代性,在同一等级减振路段中的轨道同一部位,也有多类产品可以选供使用;三、产品间还存在一定互补性,不同部位的减振产品可以组合使用。总而言之,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品类繁多,对于企业而言,所能生产的品类越多,就越能打开成长的天花板。
而就定量的市场空间来看,我们以单公里万-万元投资,减振长度占城轨总体长度50%-70%计算,以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约公里计算,估计年城轨减振的市场空间在30亿-84亿元左右,中位数为50亿元。
对于行业未来几年的市场空间,我们可以通过总量和渗透率提高两个角度估算,假设年到年我国每年新建地铁里程由km到km,未来新建市域或城际由km到km,减振降噪(不包含声屏障),同时假设渗透率提高20%,减振降噪行业空间或由年的50亿/年增长至约亿/年,这里还未考虑既有线改造的空间。
轨交减振产品具备较强的功能属性,产品配方具备相当强的技术壁垒。首先,减振产品的使用关乎到周边人群和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安全;其次,除钢轨波导吸振器、扣件等少数产品外,多数减振产品(尤其是高等和特殊减振等级)更换成本极高,设计寿命通常为50年以上,因此具备较强功能属性。
1)技术壁垒较高。公司年引进德国卡棱贝格技术,多年来,降低成本,进口替代,产品质量优势突出。
2)品牌壁垒较高,行业龙头先发优势显著。鉴于轨交减振产品可靠的性能和质量特别重要,客户通常会偏向于选择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和丰富成功项目经验的制造商。因此,行业新进入者面临着较高的品牌壁垒,当前市场龙头先发优势显著。
3)对配套服务的要求高。轨交减振产品虽然是标准化生产,但是要根据项目的需要进行定制生产,因此其服务链条相较于纯标准化产品会更长。厂商需要在前端项目设计、环评时便和设计院、施工方以及业主保持紧密沟通,在后端安装时还需要指派相应技术服务人员进行安装指导。
2.2公司先发优势显著,竞争格局稳定
公司在轨交减振领域耕耘良久,拥有多品类生产能力。公司从年便专心布局轨交减振产品,产品涵盖轨交结构减振四大类产品:道床类、轨枕类、钢轨类和扣件类,拥有多品类生产能力,其中隔离式橡胶减振垫和弹性支承式无砟轨道用橡胶套靴是公司两类主打减振产品,贡献大部分轨交减振产品收入。
先发优势明显,深度绑定客户资源。公司在项目经验、品牌、客户资源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目前,公司已经与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下属单位,以及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南京、杭州、成都、武汉、西安、长沙、青岛、大连、长春、哈尔滨、无锡、苏州、宁波、郑州、昆明、南昌、福州、兰州、沈阳、天津、合肥、贵阳等多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或运营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凭借这种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可以有针对性地研发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既可在竞争中赢取先机,又可实现服务增值,提高产品利润。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创新驱动,公司主编或参编行业级标准凸显行业地位。公司是两项国家标准《浮置板轨道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控制工程技术规范》的主要参编单位之一,其主要起草制定的《轨道交通用隔离式减振垫》标准是“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国家级行业标准的参与制定凸显了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技术地位。
轨交减振降噪竞争格局稳固,或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占率水平。按照现在市场规模估算,公司主业市占率约15%。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目前15家较大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北京九州一轨隔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同研城铁减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振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宝曼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长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易科路通铁道设备有限公司、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铁科翼辰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宏亿复合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台州大华铁路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天台祥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但上述企业基本都只能做减振降噪的一类或少数几类产品,而公司产品品类丰富,几乎含盖减振降噪所有产品,并不断研发拓展新产品,打造轨交减振降噪平台型公司,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新一轮产能投放或将有效增厚公司业绩。截至年末,公司两大主打减振产品——减振垫和套靴——产能利用率均超过%处于较高状态,产能分别为29.5万平方米和81.76万套,未来业绩扩张或更多将取决于新产能的顺利投放。目前公司在建项目包括70万套产能套靴项目和4.8万套产能弹簧隔振器项目,预计在年3月投产,在%的产能利用率下,估计年均实现的收入增量、利润增量分别为2.6亿、万左右。此外,公司目前规划投产40万平橡胶减振垫和45万根钢轨波导吸振器项目,若顺利投产,每年有望带来接近1亿元利润增量。
总体来看,公司在轨交减振降噪主业发展空间较大,公司致力于打造轨交减振降噪平台型公司,不仅享受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公司的产品结构、扩充品类,目前公司市占率约15%左右,随着其他品类的扩充,公司市占率或有提高,考虑到新基建市域、城际的快速发展,以及《噪音污染法》对轨交减振降噪要求的提高,行业空间有望从年的50亿元/年增长至亿元/年,公司或充分受益,且公司在近期股权激励战略性引入多名减振降噪行业专家,业务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
3.第二轮:建筑减隔震蓄力待发
3.1政策催生建筑减隔震蓝海市场
全国性抗震立法落地带来建筑减隔震市场大幅扩容。建筑减隔震指的是在建筑物中安装减隔震产品达到抗震防震的目的,年9月前,国家层面并未对建筑减隔震做硬性要求,仅云南、山西等五省有强制性政策。年9月1号开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规定全国范围内的高烈度设防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等建筑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从而带来减隔震行业空间的大幅扩张。
法规实施前市场空间约在20亿元左右。我们通过两种方式测算法规实施前的市场空间,首先是利用龙头市占率倒推,减隔震龙头震安科技年的总收入和云南省内收入分别为5.8亿元和3.75亿元,其在全国和云南的市占率分别为30%-40%和50%以上,因此可以得出全国和云南的空间分别为15-19亿元和7.5亿元左右。其次是根据有地方性强制性政策的五省的抗震设防烈度面积占比、医院每年的竣工面积以及单位建筑面积减隔震造价元三个指标进行计算,得出全国和云南的空间分别为19亿元和6亿元左右。
政策落地后并考虑到功能性需求,市场空间提升20倍以上。政策落地后,强制性要求政策覆盖的高烈度设防地区(云南省为7度以上、其他省份为8度以上)范围将由原5省47市的个区县增加至23省市的个区县。另外,强制性政策要求覆盖范围还将新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现行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6-年)包括24个地区和11个城市,国土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覆盖范围包括个区县(部分区县与高烈度设防区有重叠,但重叠度不高),二者相加一共是个区县,占全国个县级行政区划的50%左右。因此,我们认为近两到三年内带来需求扩容的领域主要为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旧改、LNG、机场、地产、装配式等,按照模型测算合计行业空间将达到亿以上,是当前行业的20倍左右。
3.2顺势而为,公司切入建筑减隔震蓝海市场
建筑减隔震项目在建中,投产后或有效增厚公司业绩。年3月,公司投资.34万元建设年产能7套建筑减隔震产品,截至年末投资进度已达23.80%,预计在年3月投产。根据公司的预测,未来投产后有望实现年均营业收入.44万元,年均净利润.99万元。
4.第三轮:布局新能源锂化物赛道,高成长可期
4.1新能源高景气增长,锂盐需求持续增长
4.1.1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渗透率加速提升
年是新能源汽车爆发元年,是世界能源格局转变之年。随着市场认可度的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快速增长,开始进入S曲线陡峭增长区,增速将进一步加快。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远超预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万辆和.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3.4%。其中,12月产销双双超过50万辆,分别完成51.8万辆和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国内新能源汽车单月、累计产销数据继续双双刷新记录。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有望提前。年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19.1%,单月渗透率继续加速,摩根大通预计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3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年初曾预计-年年均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超过40%,年渗透率超过20%;年10月,国务院《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到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就目前来看,年新能源汽车数据大大超出预期,上述目标均或提前实现。初步估算,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超过万辆,全球超过0万辆。
海外新能源汽车也在提速。年前三季度美国新能源车销量达43.5万辆,同比+%,月度销量屡创新高。若新补贴政策落地,将对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明显拉动。欧洲,年前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达万辆,同比+%,前三季度渗透率达17%,较年增加6个百分点,其中年Q3渗透率再创新高,达20.6%。一些国家原有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重新出台新的刺激方案,将会对新能源汽车销量产生明显刺激,推动海外新能源汽车产销高速增长。
4.1.2新能源拉动锂盐消费迅猛增长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最为关键的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能否大型化,同时也是锂电池成本占比最高的材料。正极材料主要是锰酸锂和磷酸亚铁锂、氧化钴锂和钴酸锂等,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碳酸锂和氢氧化锂都是做锂电正极材料主要原料,其中,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常规三元正极材料(NCM、NCM、NCM)主要使用碳酸锂,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CM和NCA)采用氢氧化锂。
按照理论测算,每1GW锂电池大约消耗-公斤的锂盐(折碳酸锂),不同类型锂电池的消耗量会略有差异。目前市场主流的三元锂电池NCM和磷酸铁锂电池每1GW锂盐理论用量(折碳酸锂)分别为kg/GW和kg/GW,考虑到电池生产废料、合格率等问题,实际消耗的锂盐量要更高。
据《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年)》数据显示,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5GWh,其中中国市场为.5GWh。按下游分,全球汽车用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26.4%,达到.2GWh,中国市场汽车用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4.5GWh。国内研究机构GGII数据表明,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GWh,GGII预估年全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GWh,同比增速有望超过60%。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锂盐的需求将爆发式增长。据安泰科估计,到年,动力电池对锂盐需求占比将从年的35%达到70%,仅新能源汽车对锂盐的需求就将达到80万吨LCE,全球对锂盐的总需求超过万吨(折LCE),是年的3.5倍,-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8.6%。(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2进军锂行业,扬帆正启航
4.2.1并购昌吉利,新能源异军突起
股权收购,进军新能源。年,公司制定了“内延外伸、择机发展”的战略规划。内延是指轨交领域扩品类,做大做强;外伸是启动建筑减隔震业务;择机发展是选择优秀标的公司发展新业务。年,公司以2.82亿元收购江苏昌吉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份,年以2.32亿元完成了剩余40%股权的收购,实现对昌吉利的%控股。昌吉利主要生产丁基锂、电池级氯化锂、工业级氯化锂等锂化物及氯代烷烃等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学品、医药中间体、锂系聚合物催化等领域,下游客户包括医药企业、新能源企业、合成橡胶企业、电子企业、石化企业等。公司收购昌吉利后,以昌吉利为基础,继续拓展新能源布局,在原有产品优势基础上,扩大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应用。
昌吉利盈利能力强,利润水平高。根据公司《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江苏昌吉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0%股权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披露,年至年,昌吉利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万元、15万元、万元,净利润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净利率分别高达27.6%、27.9%和23.9%,昌吉利从建厂至今经营稳健。
丁基锂是昌吉利目前营收占比最大的产品,其次是氯丁烷、氯化锂。昌吉利的丁基锂的下游客户是合成橡胶、医药中间体和TPS塑料材料,在国内具有先发优势。公司生产经营稳定,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出色,未来有望保持稳定的高利润业绩
4.2.2新建5万吨锂盐产能,注入业绩高增长动能
订单需求旺盛,公司产能大幅扩张。昌吉利现有的厂区规模及产能已无法满足订单增加的需要,产能限制大幅掣肘了公司业务规模扩张,因此公司拟产能扩张,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提升营收能力。年7月21日,天铁股份发布公告称,拟投资约10亿元,在合肥庐江高新区龙桥化工园内投资建设年产00吨锂盐、吨烷基锂系列及其配套产品项目,形成年产无水氯化锂吨、电池级碳酸锂0吨、电池级氢氧化锂0吨、氯代正丁烷0吨、氯代仲丁烷0吨、正丁基锂吨、仲丁基锂吨、甲基锂吨、硅醚烷基锂吨、高效耐热改性树脂吨生产能力。项目计划于年11月30日前开工建设,年5月31日建成投产。
下游行业高景气度,需求保持强劲。无水氯化锂可用于生产六氟磷酸锂和金属锂,其中六氟磷酸锂为锂电池电解质的重要原料之一,未来将与新能源汽车同步保持高需求增长。新能源电池大力布局固态锂电池,金属锂是全固态锂电池的主要负极材料。相较液态锂电池,全固态锂电池具备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柔性化等优势,固态锂电池发展替代液态锂电是大势所趋,前景广阔。碳酸锂、氢氧化锂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在年需求有望达到80万吨级别,是目前的3倍。
新建项目盈利能力强,大大增厚公司业绩。昌吉利新建项目环评、能评已完成,安评正在进展中,项目预计年完成项目一期建设。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人民币(由于锂盐价格涨幅过大,按当前锂盐价格或远超50亿元营收)同时,公司也大大提升了业务承接能力,发挥规模效应,巩固现有客户基础上,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4.2.3其他产品领域均为细分龙头,优势突出
多品种扩容,产业协同发展。昌吉利长期从事锂化物生产,产品主要有氯代正丁烷、正丁基锂和氯化锂,未来将扩大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等产品的产能。昌吉利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及各类专利30余项,其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多家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伙伴,技术能力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在锂化物行业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及知名度。
无水氯化锂前景广阔,布局未来电池。昌吉利8年起研发生产无水氯化锂产品,在国内率先实现采用DBT技术生产无水氯化锂,产品各项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本次投资项目中,无水氯化锂可以用于生产金属锂,也可以用于铝的焊接、特种水泥生产的添加剂、催化剂等。金属锂主要用于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提前布局未来电池方向——固态电池,固态锂电池更安全、能量密度也更高、循环性能更强,增长潜力巨大,但由于技术、质量等原因国内目前形成规模的优质无水氯化锂生产企业为数不多,因此无水氯化锂市场前景广阔。
烷基锂亦为细分龙头,保持高速增长。昌吉利6年起开发生产正丁基锂产品;8年至年,仲丁基锂、甲基锂形成批量生产;年至年,开发硅醚烷基锂航天工业用新产品,小试产品已符合航天企业质量要求。烷基锂是一种多用途的当代新型高分子材料不可缺少的阴离子聚合引剂,主要用于合成橡胶、医药、农药、液晶材料、特种专用新材料等行业的高效催化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催化剂,需求增长迅速,保守估计每年消费增速在15%-20%。国内烷基锂主要生产企业有雅宝、富美实、赣锋锂业、昌吉利、山东伟强化工等几家,其中雅宝和富美实产品主要供给东南亚和美国等地市场,昌吉利获得多项生产相关的专利技术,构建了较深护城河,产量位居国内三甲。烷基锂具有用量大、需求广的特点,但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属于危化品,同时受环保政策等制约产能扩张受限,市场供应释放速度慢,因此存在供应缺口,价格保持走高态势。
氯代烷标准起草单位,直接销售或用于自身生产,形成产业协同。昌吉利年率先突破技术瓶颈,采用无催化剂连续法技术生产高纯度氯代正丁烷产品,并形成规模生产;5年,昌吉利成功开发生产氯代仲丁烷产品,后续亦已形成对外销售。在氯代烷领域,昌吉利已形成多项专利技术,并成为工业用氯代正丁烷行业标准(HG/T-)第一起草单位,是国内龙头企业。氯代烷产品可用于合成医药、农药、塑料、功能涂料等中间体,也可用于有机合成,以及用作有机溶剂。昌吉利作为较早进入氯代烷行业的公司,行业内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产品销售情况良好。公司氯代烷产品可直接向市场销售,亦作为公司正丁基锂、仲丁基锂等烷基锂的原材料,满足自身生产需求。
目前昌吉利下游需求强劲,有望带动锂化物业务营收快速攀升,同时考虑到并表将大幅增厚收入,我们预计-年公司锂化物业务高速增长,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
5.盈利预测与投资分析
预计公司//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亿、5.0亿和7.5亿
公司股权激励以年业绩为基数,未来三年考核目标为收入或净利润复合增速不低于50%,公司有望成为-年,连续6年业绩复合增速超过50%的企业,成长性凸显。
轨交减振降噪业务:公司是轨交减振降噪的龙头,该项业务的营收、毛利对公司的贡献也超过50%。在“交通强国”计划下,城际和市域轨道将获得快速发展,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噪音污染防治法》于年12月通过,轨交减振降噪需求凸显,减振降噪产品渗透率或由当前的30-50%提高到70-80%。渗透率提高及轨交新建里程增加,推动轨交减振降噪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公司-年轨交减振降噪业务营收分别达到12.2/18.3/25.6亿元,增速分别达到51.4%/50.4%/40.1%,毛利润分别达到7.2/10.9/15.4亿元,增速达到59.9%/50.1%/41.8%,毛利率保持在60%左右。
建筑减隔震业务:公司顺势而为,切入建筑减隔震蓝海市场,年投资建设的7套/年建筑减隔震产品项目计划于年3月正式投产,年已经实现少量贡献,预计-年该项业务将持续放量,营收分别达到0.2/1.5/2.0亿元,毛利率在50%左右,分别贡献0.1/0.8/1.0亿元毛利润。
新能源锂化物:公司年收购昌吉利60%股权,年实现%控股,昌吉利深耕锂化物领域多年,技术积淀深厚,新能源发展带动锂盐需求高速增长,公司已布局00吨/年锂盐、吨/年烷基锂及系列产品产能,行业景气叠加产能放量,预计-年营收分别达到3/3.6/8.0亿元,贡献毛利润1.0/1.2/2.6亿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